统一客服:400-650-2860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每日商报:5万美元货物出口后,账款迟迟未收回 对美出口风险上升之时 出口企业需谨慎对待每一个交易环节

商报讯 (通讯员 陈秀智 记者 郑炜) 杭州有一家出口企业于去年10月向美国出运一批价值5万美元的货物,原定今年1月收款。然而至今买方一直以各种理由拖欠货款,企业多次催促美国买方偿还货款,美国买方仍无音讯。中国信保介入以后发现,美国公司属于服装行业,在互联网异军突起的情况下,这家美国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出现了严重亏损,导致无法按时付款。

    在浙江信保营业部接触的案例中,上述情况的发生率近来有明显上升之势。
    在对美出口贸易风险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浙江信保营业部针对美国市场的风险特点,提醒出口企业,梳理贸易流程,了解对美交易的每个环节;多渠道、多维度了解买方资信状况;控制对美出口的应收账款规模,并且关注美国可能对中国部分行业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对美贸易流程复杂 买方财务信息较难获得
    美国一直以来是出口企业应收账款损失的高危地区。在互联网、跨境电商异军突起的当下,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导致美国零售业、家电业、通讯业等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中大型买方更迭、被兼并和收购现象常见,违约风险上升。
    从贸易实践来看,美国买方直接下单比例并不高,大部分贸易流程都比较复杂,中间商环节较多。中间商极易模糊最终债务方,忽略最终买方自身经营风险。比如美国中大型企业喜欢从利丰、特力等中国大型代理商下达订单,货物要求发往第三方,付款也由中间商来代付,货物、合同、资金流都不是出口商直接与最终买方接触,交易环节较多,供应商会麻痹大意认为承担债务的是中间商,在没有最终买方授权明示的情况下按照代理商命令行事,导致最终债权得不到保障。
    另一方面,美国破产法规定,当买家经营陷入亏损、资不抵债等情形后,除去较大商誉损失外,买家可以摆脱第一付款责任,削减债务。对于破产重组,买方会优先支付工资、税费及有担保权的银行贷款,而出口商的无担保权的应收账款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在美国,除了上市公司信息比较公开透明,可以获得财务、运营信息外,其他非上市公司信息即便是通过第三方资信调查渠道,得到的信息也非常有限。可以收集到的买方信息为客户的税务信息纪录以及一些历史付款纪录,而历史付款纪录可参考性也不强。所以出口企业较难掌握非上市公司买方的资金流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经营问题,所以导致信息滞后,风险隐患较大。
梳理对美贸易流程
多渠道、多维度了解买方资信状况
    针对美国市场的风险特点,浙江信保营业部提出如下建议供出口企业参考:
    摈弃中大型买方收款安全的偏见。重点关注中大型买方的资产负债率、销售收入同比、盈利水平等财务指标,控制对美出口的应收账款规模。
    了解美国相关破产法律,保持对于买方破产风险的敏感度,在合同中提前设置物权保留条款,及时登记债权争取应收账款的优先级付款。
    梳理贸易流程,了解交易的每个环节。明确中间商的身份,对于代理型的中间商,对于货物发送及其他要求,在得到最终买方的明示性指令后再行操作。
    多渠道、多维度了解买方资信状况。对于财务信息较难得到的买方,可以实地拜访、行业内了解及关注买方的下游销售及销售回款情况来获得。
    关注美国可能对中国部分行业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如钢铁行业,金属制品、化学制品、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农产品、纺织服装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中国与美国形成竞争的过程产能行业,美国都有可能会采取一些贸易保护措施。请相关行业的企业要引起重视。